我就外面增一增哩哩啦啦6月1日起居民用电涨价是谣言,民众为何还是焦虑

文|梅堂

据东方网报道,近日,一段“上海6月1日起取消谷峰计价,改成分段计价”的电费涨价内容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国家电网95598服务热线回应,上海市电力公司近期没有收到政府部门对于电价调整的相关通知,“上海居民电价没有涨价或者变动,还是和之前一样。”

不止上海,四川、江苏等地此前也有所谓“居民用电要取消谷峰计价,改成分段计价”的相关消息传出。IP地址是湖北的网友发出微信聊天记录截图,详细地介绍了即将要执行的分段电价,甚至称“还有20天的缓冲期”。这些网帖传得有鼻子有眼,尽管各地电力部门回应都是谣言,没有接到通知,电价以官方为准,舆论场还是忧心忡忡,难掩焦虑。

人们的焦虑一部分来源于最近燃气费、水费的新变化。就在这两天,广州的一场水价听证会备受关注。在这场针对居民生活用水涨价的听证会上,有关部门提供了两套方案,它们最大的区别是该由居民用户还是非居民用户来承担更高的涨幅——涨,肯定是要涨的,就看哪方面涨得多。

这场听证会由17位代表参加,不管是普通居民还是专家学者都支持价格改革。先不说这场听证会是否科学、公正,广州的自来水价格该不该涨,相关宣传稿营造的氛围,被网友戏称“广州民众喜迎水价上涨”。专家表示,“价格改革有助于节水城市建设”,更是引发争议。

而就在不久前,高铁发布了调价公告,从6月15日起,京广高铁武广段等四条线路开启涨价窗口,涨幅19%-20%左右。川渝燃气表风波也还历历在目,一些地方换了燃气表后,虽然燃气单价没有上涨,但是很多居民感觉花在燃气上的费用更多了。

在这种“涨涨涨”的氛围里,尽管各地澄清,居民电价等公用事业费调价前会提前一个月公示,但频频流传的涨价遥言,还是很难让人保持淡定。

其实,在这之前,我国居民用电价格偏低、是不是应该涨价的议题,也时不时引发讨论。比如2021年,国家发改委在回复网民提问说“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电价偏低,工商业电价偏高。下一步要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逐步缓解电价交叉补贴,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这番话,一度被很多人认为是居民用电价格要上涨的信号。

“新愁”加上“旧账”,让部分民众对涨价传闻深信不疑。即便官方辟谣,有人依旧认为谣言就是在预热——水电煤气费会不会上涨,成了他们心里的一根刺。

资料图。图文无关。

燃气、自来水和居民用电事关公众利益和民生保障,能不能涨或者涨多少,都应该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居民的切身利益。这不是说,公用事业就不能搞价格改革,民众也不是一刀切地反对涨价,而是怕涨得不明不白,看不到涨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退一步说,如果哪天水电煤气真要提价,也需要通过程序的公正来保证民众的知情权。账目公开是前提,让人明白钱花在了什么地方,各项成本是不是经得起围观,经费缺口是不是一定得通过涨价来填补。同时要更广泛地倾听民意,让更多居民通过听证会等形式,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真实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各方充分的讨论后,制定一个符合公众福祉的合理价格。

若涨价不透明,不能让人心服口服,无论是强调新燃气表没问题,还是搞一场表演式听证会,都很难化解潜藏的担忧。几张毫无凭据的微信聊天记录,让人们变得风声鹤唳,也就毫不奇怪了。

水电煤气各项的费用看着不多,但人们对此类支出非常敏感。以电价为例,大到居民阶梯电价如何设置更加合理,小到夏天的空调舍不舍得开,电动车主费尽心机利用阶梯电价充电的薅羊毛攻略等话题,每每都能引发热议。公用事业费用的调整,事关普通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价格改革要格外慎重。

辟谣容易,但辟谣之外,居民对水电煤气民生服务涨价的担忧和焦虑,有关部门看懂了吗?

责任编辑: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