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乱小说_多野春潮_老翁真厉害不倒枪-综投网 加入收藏

热点追踪

首页 > 股票频道 > 正文

【强国讲堂】王书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把握科技创新新形势与政策方向

本站整理
      全家乱小说【强国讲堂】王书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把握科技创新新形势与政策方向

王书华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于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可以看到,总体目标整体上主要是三个方面: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此,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三个阶段,即2020年、2035年以及本世纪中叶:一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二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应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6年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也指出三个阶段:一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二是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相比之下,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建成科技强国”目标提前到了2035年,这是党中央对科技强国目标的高要求,也强调了时间上的紧迫性。

一、如何理解科技强国

(一)科技强国的百年艰辛探索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余年辉煌历程,科技强国也在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下走过了百余年艰辛探索。从“科学救国”、“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强国,是一脉相承的战略路径。回望历史的深处,要把握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为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奠定认识论基础。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科技救国

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和文化环境,即“科学救国和教育救国”思潮风行一时,仁人志士奋起争取民族独立。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善于发挥科学技术作用,为军事斗争的胜利提供坚强保障,并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建设做了诸多科学技术实践的准备工作。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指出,“自然科学是人民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马克思主义包含有自然科学,大家要来研究自然科学,否则世界上就有许多不懂的东西,那就不算一个最好的革命者”。比如,我们党于1929年的上海安装成功一部50瓦的无线电收发电台,在瑞金建立中央农业学校,而后成立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航空学校和海军学校等,为党培养了大批的军政干部、技术干部。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科技立国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毛泽东同志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成为我国科技事业建设发展的重要遵循。随后,一大批华人科学家回国,建设我们的新中国。毛泽东同志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要培养大批知识分子,要有计划地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水平,先接近,后超过”。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就是新的、更高质态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

我们曾学习苏联模式,构建国家科研体系,1949年底成立中国科学院。进入50年代,工业、农业、交通、卫生等政府部门成立各自的科学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的科研机构也逐步发展起来。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国家技术委员会。1958年,国家技术委员会和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合并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国家科委”,成为主管全国科学技术方针政策的职能机构。我们还以“重点发展,迎头赶上”为主要方针,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科技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科技富国

从1978年开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一条富起来的道路。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科学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在这一大背景下,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从“四个现代化”到“科教兴国”、“走自主创新道路”,实际上是一个怎样通过科技富起来的过程。比如,邓小平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对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科技富国。在这一时期,我们对于科技发展的主要方针是“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科技强国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我们在进入新时代以后实际上开始走一条科技强国建设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上讲,创新居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其国家发展的全局地位是没有变化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经过近年来的中美贸易战以及科技博弈,我们可以发现,中美之间的“科技战”已经开始。因此,我们的企业再走“引进、消化、吸收”道路的难度已经很高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就是说,只有高水平,才能自立自强,才能够有科技上的独立。在我国政治上独立、经济上富足的基础上,我们有能力在科技上走出一条自立自强的道路。可以说,从2024年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时间紧、任务重。

(二)世界科技强国的经验与路径

1.德国

德国于1840年左右开始了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的电气化革命,实际起源于其现代化大学的建设。1810年,德国创办柏林大学,开启了科学崛起道路。到19世纪末,德国经济总量成为欧洲第一,超过了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柏林大学的主要特点是发展研究型教育、实验科学,开辟了研究型学生培养的教学模式。到一战前夕,德国获诺贝尔奖数量达到英国的2倍、美国的4倍,用近百年的时间成功建成了一个世界科技强国。

2.美国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早期的强盛主要源于西欧的人口、资本、技术促成了快速工业化。在工业化过程中,美国也开始创办大学,以解决本土人才培养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大批欧洲流亡科学家也进入美国,促使美国迅速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到1876年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成立,再到20世纪40年代诺奖数量反超德国,美国迅速崛起,引领了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3.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路径启示

第一,从经济崛起到科技赶超。也就是说,经济崛起是科技崛起的必要前提。

第二,从技术引进到原始创新。也就是说,技术上是一个先引进、后自主的过程,人才上是一个先引进、后本土的过程。

第三,从教育改革到科学发展。也就是说,没有教育上的重大突破,就没有科技上的重大发展。

由此可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一句话特别重要,那就是“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三)科技强国的特征

科技强国至少具有四个显著特征:一是在某一历史时期,是世界主要科学中心,能够集中和汇聚自身及全球科技创新资源要素;二是拥有强大的科学技术原创能力;三是拥有一批世界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和专业技术人才;四是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

由此可见,科技强国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在形容词意义上,科技本身强;二是在动词意义上,用科技来强国,也就是科技支撑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实现综合国力上的“强”。要想通过科技来强国,那就必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即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就是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安全、可控。可以说,科技自立自强,既是科技强国的特征,也是实现科技强国的过程与途径,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关键”,即“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用户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表情
发表评论
注: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哦,请文明发言!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7*24小时快讯